• 校长信箱
  • 师生留言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新闻中心

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文学与传媒学院组织团员青年观看“红色文物青年说”启动仪式

编辑:朱爱鹃 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 发布:2021-06-07 点击量:

6月6日上午,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宣部《党建》杂志社、高校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红色文物青年说”启动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组织师生代表通过直播方式在线观看。

“红色文物青年说”以“红色文物青春讲述”为主题,邀请全国百余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共同讲述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文物为载体、从青年人的视角生动展现党的百年历史,旨在引领青年学子深入学习百年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激发青年一代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强国之志。

启动仪式结束后,同学们群情振奋、深受鼓舞,并纷纷发表学习体会与感悟。

徐铭泽同学表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美好的明天需要艰苦奋斗,奋斗征程“敬终如始”方能“善作善成”。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始终把责任、使命、担当扛在肩上、记在心里,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到艰苦环境中去,到改革开放一线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在艰苦复杂环境中淬火成钢。

“经历了血雨腥风的考验,还有什么能让红色的旗帜倒下?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还有什么能让红色的旗帜褪色?”王昊同学感慨到。虽然我未能亲身经历过那个火红的年代,但此次直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候的每一个人都在用他们朴素的青春点亮红色的理想,而后又用鲜活的生命将这理想再度淬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缅怀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拔去心灵的杂草,播下红色精神的种子。让我们怀揣着一颗鲜红悦动的心,高举鲜血染红的旗帜,在世界的暴风雨中屹立不倒、毅然前行!

刘怡麟同学认为,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富裕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的精神是贫瘠的,那么这个人依旧不能称作为一个完备的人。一个人为了国家、为了社会而服务,能找到其生存的意义,从中获得的快乐与愉悦,是物质的富足所无法带来的。

张晰尧同学说,红色文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力量源泉,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红色文物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是激发生机的营养剂,也是催生力量的正能量。这些革命文物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革命先辈探索奋斗的足迹,无声地诠释着过往的故事,彰显独特而宝贵的红色文化。我们不但要让红色文物看得见,更要“活”在我们的心中,把红色基因传承永续。

徐莉同学介绍到,王心语所讲述的文物故事是“一组珍贵的烈士家书”。这组珍藏于西柏坡纪念馆的烈士家书,记录了小战士何文超的革命经历与心声。12岁参军到15岁牺牲,何文超烈士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证明“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他永远值得我们去怀念和学习。我们青年学子要不断汲取信仰力量,增强前行信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上奋力建功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聂怡浓同学认为,我们青年一代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刘伟同学表示,通过收看百件红色文物故事,收获颇多。虽然历经百年沧桑巨变,但是无数共产党人的精神和信念却一直铭刻在我们的骨血中。遗留的文物虽然不会说话,但它承载着无数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精神。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我们要将这些精神铭刻在骨髓中,一代代传承下去,庚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高柏杨同学说到,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日子。一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筚路蓝缕。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何其幸运,能够见证这建党一百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吾辈幸矣,逢此盛世。食不必忧三餐,穿不至畏严寒。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们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擦亮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入党初心,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奋斗中变成现实。

通过“红色文物青年说”,让红色文物从纪念馆中“走出来”,让革命历史焕发更多的生机,让红色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充分发挥了红色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课程思政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激发青年人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文学与传媒学院组织团员青年观看“红色文物青年说”启动仪式

师生代表通过直播方式在线观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