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的舞台上,总有一些闪耀的星辰,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而来自英文学院翻译专业的2021级学生张竞之,便是这样一颗璀璨之星。她身兼共产党员的光荣身份,在学术与实践的广袤天地里纵横驰骋,斩获诸多殊荣: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三等奖、第七届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三等奖、CATTI 杯全国翻译大赛二等奖、译学家“中国思想”话语汉英翻译大赛二等奖、陕西省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校赛笔译二等奖等,同时还负责8项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其熠熠生辉的履历背后,是一段与时间共舞、逐梦前行的传奇历程。
张竞之常说:“我喜欢规划我的时间,时间是我的朋友,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将有无限的想象与实践。”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让她与时间结下不解之缘?且随记者的笔触,走进张竞之的学习世界,探寻她在巅峰之上的耕耘足迹。
少年怀揣梦想,如五彩画笔绘就的斑斓青春画卷。初入校园的张竞之像许多新生一样,带着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片知识的沃土,仿佛一张待书的白纸,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生于河南的她,自幼便深植规划意识的种子。她将大学生活严格规划为三点一线:教室、图书馆、食堂。手不释卷的身影频繁穿梭其间,书本的墨香浸染着她求知若渴的心灵。书间承载的文字恰似一方良药,让张竞之的心灵得到慰藉。这份对书籍的热爱,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她开启了语言学习的畅达之门,助力她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稳步迈进,并相继取得 CET4、CET6、TEM4、雅思 7.0 等优异成绩。期间疫情的阴霾也曾悄然笼罩,但这并未打乱张竞之原本的学习节奏。在学习读书之余,她身穿鲜艳的红马甲,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那一抹鲜艳的亮色成为特殊时期的别样风景,不仅温暖了无数师生,更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攀登学术高峰的道路绝非坦途,途中的艰难险阻更是如影随形。多线并行的学习任务,期末冲刺与竞赛备考的时间冲撞,这些接踵而至的压力与挑战犹如层层山峦,压得张竞之喘不过气来。但她知道,只要合理利用和规划时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于是她根据自身能力和事务的轻重缓急,精心制定了一份切实可行的任务清单,把漫长的奋斗之路划分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像马拉松选手一般,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地向前迈进。在翻译实践的漫漫长路上,张竞之遭遇了文化差异这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使翻译工作困难重重。如何在保留原著韵味的同时契合国人阅读习惯,成为横亘在她面前的难题。而上海巴斯乙翻译有限公司的实践经历,让她对这一挑战的艰巨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从《所有危险的事》到《工业革命时期的 100 件物品》,再到《会唱歌的树》《中国雄心》等翻译项目,每一次翻译工作都是一场跨越文化鸿沟的艰难跋涉。而张竞之凭借顽强的毅力与不懈的努力,探索翻译技巧与文化融合的最佳方式,解码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思想,使译作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山巅非终点,壮志在九霄。张竞之心怀高远,她寄语后来者:“莫忘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大学生活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旅程,愿你们珍惜每分每秒,勇敢尝试新事物,突破舒适圈。只要脚踏实地、心怀梦想,努力的果实终将挂满枝头。无论前路如何曲折崎岖,放下犹豫与恐惧,果敢向前,你们必将邂逅属于自己的璀璨星光。”
张竞之的故事,是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的攀登篇章,是一曲追逐梦想的激昂乐章。她宛如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莘莘学子在求知的海洋中破浪前行,激励着我们不断挑战自我,向着巅峰奋勇攀登,笑对风云,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