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信箱
  • 信访举报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新闻中心

从口语角到国际幼教,何小兰用热爱与坚持“嗨翻”青春

作者:鹿艳 编辑:王丽凤 来源:品牌传播部 发布:2025-05-12 点击量:

在西安翻译学院“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厚德敦行”的育人精神滋养下,无数学子在这里找到人生方向,开启了精彩纷呈的人生旅程。教育学院2016级毕业生何小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何小兰以西译“专业+外语+现代技能”培养模式为羽翼,用四年时光淬炼专业能力,凭借热爱与坚持,从校园走向国际舞台。如今,作为新加坡PCF幼儿园华文教师,用双语教育传递中华文化,以开放心态拥抱精彩世界。她的故事,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就业指引。


校园成长 从“不敢开口”到最佳辩手

“加入英语口语尖兵队,是我在大学最重要的转折点。”回忆起东区食堂对面那个飘着雪的英语角,何小兰眼中满是光芒。无论寒冬酷暑,每晚晚自习后,她总会与队友们围坐在一起,如围炉夜话般练习口语,积雪的路面见证着这群年轻人的热情。

起初,何小兰总是害怕开口,担心自己的发音不标准、语法错误。然而,队友们的鼓励和指导老师的严格要求,让她逐渐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每一次的对话练习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进步的机会。大二时,她以黑马姿态斩获第十一届非外语专业英语辩论赛亚军;大三时更一举夺冠,并获“最佳辩手”。

“备赛时,一个辩题能讨论到‘包浆’。”何小兰笑称,为了在老师严苛的检查中表现更好,她与队友反复查资料、模拟攻防,甚至做梦都在背论点。那些日子里,图书馆成了她的第二个家,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都成为了她备战的武器。站在领奖台那一刻,她忽然明白——自信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

这段经历不仅让她的英语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更培养了她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她学会了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勇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这种品质将伴随她一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动力。

职场跨越 从古城西安到狮城新加坡

2020年毕业时,何小兰敏锐捕捉到海外幼教机遇。新加坡幼儿园实行双语教学,华文教师需求旺盛。尽管英语非强制要求,但她流利的英语成为加分项。沟通教案、协调活动时,英语帮她快速融入团队。

不过,海外就业也并非“高薪神话”,而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薪资约为国内同岗位1.5-2倍,年假14天+11天公共假期,可灵活规划跨国旅行。在新加坡,何小兰利用假期时间,开启了一段段丰富多彩的旅行经历。元旦假期,她前往北海道,感受那里的冰雪世界;樱花盛开的季节,她又前往京都和大阪,漫步在樱花雨中。

除了个人旅行,何小兰还跟着工作单位去吉隆坡团建,体验马来西亚的风土人情,与同事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而在新加坡本地的团建活动中,大家也会一起探索城市的美景,品尝各种美食。教师节时,何小兰还会和同事们聚餐。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教学心得和生活趣事,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这种聚餐活动不仅让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得到了放松,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交流 传播与学习的双向奔赴

初到新加坡,何小兰面临着诸多挑战。气候差异让她有些不适应。新加坡的湿热气候与西安的四季分明截然不同。饮食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第一次吃叻沙时差点辣哭,现在却爱上了这种‘痛并快乐’的味道。”她调侃道。

在新加坡工作,何小兰有更多机会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她可以向不同国家的人传播中华文化,也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和包容的人。何小兰表示:“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在这过程中,我学会了独立生活,也懂得了与自己和解。”

存续之道 独立与自洽是必修课

面对学弟妹对海外工作的好奇,何小兰总结出实用心得:一,技能突围。学会做饭、换灯泡等生活技能很重要。新加坡维修人工费很贵。在日常生活中,何小兰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海外生活。二,清醒社交。远离“高薪捷径”陷阱,脚踏实地最安全。她深知海外就业市场的复杂,要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被一些不切实际的诱惑所迷惑。三,精神自洽。坚持健身并学习新的语种。孤独时,兴趣是最好的伙伴,她通过参加各种活动结交新朋友,丰富自己的生活;进一步学习外语知识,让她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融入当地社会。

她特别提到文化差异的幽默化解:“有次我用‘吃了吗’问候印度同事,对方愣住半天——后来才知道他们打招呼会说‘你今天看起来真漂亮’!”通过这些经历,何小兰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价值重构 在多元文化中寻找平衡

新加坡是个注重效率与边界感的国家。“在这里,我重新理解了工作与生活。下班后去克拉码头吹风,或攒钱去巴厘岛潜水,这些体验让我学会享受当下。”何小兰开心地讲道。

在新加坡的工作环境中,何小兰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她享受着新加坡高效的工作氛围,同时也不忘在闲暇时光去探索这个城市和周边国家的美景。她直面争议:“有人觉得出国是为逃避内卷,但我觉得是选择另一种成长方式。”她以春节为例,既要带孩子们做剪纸,又要向家长解释生肖文化,这种文化桥梁的角色,让她充满使命感。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传播了中华文化,也让自己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未来规划 终身学习,步履不停

新加坡对华文教师的需求旺盛,这为何小兰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她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同时,新加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让她受益匪浅,为她未来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是无国界的事业。”何小兰透露,自己将计划在新加坡继续学习,攻读硕士学位。这边允许半工半读,既能深化专业,又能积累国际经验。她憧憬着或许在未来也能够创办双语早教中心,“西安翻译学院教会我敢想敢做,而新加坡给了我全球视野”。

“年轻的意义在于勇敢尝试——毕竟,在哪工作不是工作呢?但走过的路,都会成为生命的厚度。”何小兰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像她一样,勇敢走出舒适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她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大学期间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外语水平。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要关注就业市场的动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如果有机会,可以尝试参加一些海外交流项目,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从终南山下的晨读到赤道边的课堂,何小兰的职业旅程印证着西译人的精神基因:以专业立足,以开放致远。她的故事,是西译众多优秀学子的一个缩影。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更多的西译学子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相信在未来,何小兰会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而她的故事,也将继续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西译学子,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