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资助育人”工作理念,深化资助育人实效,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成长,5月20日我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共同开展了“心灵相伴,携手成长——2025受助学子心理团建活动”。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恒,学工部部长张祥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丁敬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唐翠宁出席本次活动,30名受助学生共同参与。受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他们不仅通过趣味互动释放压力、凝聚团队力量,更在心理服务专区找到归属感与前行的动力。此次活动既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从“物质帮扶”向“心理赋能”延伸的生动实践。
从“受助”到“成长”:心理团建成为资助育人新课堂
活动现场,受助学生们在十余个心理体验区和团队游戏中积极投入。音乐疗法体验区里,非洲鼓的敲击声与轻快旋律交织,学生们在节奏中释放压力;OH卡投射环节中,抽象图案激发参与者对未来的想象与思考;绘画疗法区则以“我的未来”为主题,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传递出受助学生对学业、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期待。心理咨询师结合体验内容,引导学生正视困境、挖掘内在力量,将心理调适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工具。
心理服务专区:为受助学生定制“心灵处方”
心理咨询区,成为了受助学生倾诉心声,寻求帮助的温暖港湾,他们与咨询师深入交谈,坦言因学业、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产生的不良情绪,而咨询师的循循引导让他们学会“将困难转化为向上的阶梯”。
团队游戏破冰:协作中凝聚“资助大家庭”
在“同心鼓”挑战赛中,受助学生们混合组队,共同托起皮球完成目标。起初因默契不足屡屡失败,但队员们互相鼓励,逐渐找到节奏。成功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许多受助学生感慨:“以为只有自己在挣扎,原来大家都愿意一起咬牙坚持。”这种团队归属感,正是资助育人工作追求的精神共鸣。
资助与育人同频:为逆境学子播撒阳光
学生资助工作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现实困难,更要关注其长远发展。此次心理团建活动,以心理健康为切入点,将“资助育人”理念融入其中,实现了物质帮扶与心理赋能有机结合,不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更是对受助学生精神世界的深度关怀。
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特别关注受助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艺术疗愈+团队协作”的形式,帮助他们缓解经济压力衍生的心理负担,重塑自信与希望。活动中,受助学生们不仅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更在互动中建立起支持网络,学会以积极心态面对挑战。
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资助+育人”双轮驱动,深化资源整合,以资助育人为纽带,通过多元化活动助力受助学子在希望中成长,在阳光下前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关爱中自信成长,让更多逆境学子绽放生命光彩。


西译开展心理团建活动助力受助学生向阳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