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信箱
  • 信访举报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新闻中心

郑新民教授来校作人工智能为语言教学赋能的学术讲座

作者:蒲真真 编辑:王丽凤 来源: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发布:2025-05-08 点击量:

5月7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纽约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郑新民教授应邀来我校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作题为“借助人工智能体提升英语口、笔译教学效果:教材优化与实践”的学术讲座。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全体教师参加,院长李庆明主持。

郑新民教授主要从现代信息技术,AI融合口、笔译闭环,教师素养,如何训练豆包智能体,教师—豆包—学生关系,反馈与评估,注意事项与风险管理等方面,讲解了借助人工智能体来提升英语口、笔译的教学实践。他指出,基于任务型语言教学、输出假设与互动假设构建的“豆包”AI辅助译写课堂,能够在“教师—AI—学生”三者协同下实现高频次、多模式的翻译实训与即时反馈。通过系统化的智能体训练、精细化的课堂活动设计以及严谨的评估与风险防控,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译写能力与元认知水平,为新时代英语口、笔译的教学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郑教授以诙谐幽默的讲解风格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参与豆包智能体支持下的口、笔译课堂教学实践。

此次讲座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技术为语言教学带来的革命性赋能。这种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附件:

主讲人简介

郑新民, 香港大学博士(PhD),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纽约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期刊TESOL Quarterly、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Teacher and Teacher Education等SSCI一区期刊匿名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语言政策与教师专业发展等。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界》《中国外语》等国内重要期刊、SSCI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10部,其中在海外出版的学术专著《教无定法:中国英语教师案例分析》一书(伦敦/纽约:Continuum出版社,2008),已被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4000余家一流高校图书馆所馆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