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信箱
  • 师生留言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新闻中心

【“双一流”系列访谈】——访艺术学院院长董千教授

来源:宣传部 发布:2016-04-12 点击量:

‍构建艺术特色教育体系推进西安翻译学院的“双一流”建设

艺术学院的“双一流”建设,旨在启发式教学与应用型指导相结合,突出艺术特色,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严谨治学,加强实习实践,使之更好服务于社会,同时也力争将艺术学院所有专业创办成西安翻译学院的特色专业。

董教授将“双一流”教育体系建设下的艺术学院作了重新定位。他说:艺术学院要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落实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艺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型极强的学科,需要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以适应不同的艺术领域。这要求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必须充分调研行业企业,分析本专业相适应的岗位特点,提炼岗位必备的职业能力,围绕核心能力的要求来深化专业课程建设,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艺术学习不仅能成为就业和成才的工具和途径,更能成为影响每位学生发展的动力。

我们将从以工作室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两方面做起。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院一直在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以校内工作室为平台,联合开发新课程,不仅仅是举办讲座,企业设计师进校园,更是为实现企业、学校、社会对接的模式,人才培养和业界需求对接的模式,学生学业与社会职业对接的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将“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使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的需求对接,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与就业要求相对应,模块化、组合式的专业课程体系。争取实施项目任务驱动,团队合作的工作室模式。以项目或模拟项目带动主题教学,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创意与实现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同步培养。

董教授强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艺术学院要优化教师体系,大力引进和发展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艺术学院、院目前专职教师“双师型”已达到30%,我们力争两年内达到50%以上,并在“十三五”末期努力实现建立一支师德优良、专业知识深厚、有一定行业背景、实践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艺术学院在聘请兼职教师的要求上,一直实行双师型优先聘用的原则,依托西安装饰协会,搜狐设计师网,西安市古建园林研究所等著名行业基地平台,专家讲座,实训指导,技术介绍,项目参与等。通过校企联合,并设想将校外项目与校内工作室联合,共享企业和行内优秀的人力资源,优化艺术学院的教师队伍。艺术学院一直采用传帮带形式,不仅以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还将专业的业内人士引荐与年轻教师,提供假期进修机会。

同时,艺术学院在2015年初就制定了专业辅导员进班制,和学校近期提出的“青年导师制”不谋而合。去年起,专业辅导员(包括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每月必须利用自习时间一次进班辅导专业课,课余时间开放电话微信等设备,无偿为学生解答问题。实施一年多以来,在学生中反映良好。也为今年的青年导师制的实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艺术学院本着校企双赢的原则,以巩固和扩大产学研合作办学为目标,制定新形势下的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建立保障实践教学正常运行的管理机构及相关管理办法。拟定实习教学计划,并与企业沟通,以保证校内、外实习教学的正常运行。同时,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建立学校师资培养及提升体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谈到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问题时,董教授介绍说,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已通过学生评课、评教,校长助理,学生进后勤、食堂兼职等形式,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校园事务中来,但学生似乎是管理组织系统中的最末端,所以话语权仍极为有限。学生是最了解校园、学校氛围、学校设施及服务的人,是高等教育的实际消费者,要让学生代表手中握着的“重权”,在校园事务中占据一席之地。对高校而言,学校向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符合需要的服务时,莫过于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与其有重要关系的管理事项中,将学生的意愿反映、落实到管理事项中。对于学生代表来说也是“一种学习过程、一种社会体验、一种公民的民主体验、一种成长的经历和职业的准备。”因此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要学会老师把线拉在手里的放手。既不偏离方向,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配合学校管理,也为学校节省管理资源,同时最有效的收获是和学校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董教授表示: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完善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这同样是转型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秉承老院长提出的高尚教育的方针,进一步推进转型发展,坚持“一流的理念,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专业、一流的课程、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文化和一流的校园环境”。相信艺术学院将会在双一流改革的新形势下,谱写出新的篇章,为学院的发展绘出一份精美的彩图。(责任编辑 马丽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