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信箱
  • 信访举报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新闻中心

新华网大篇幅报道西安翻译学院:“聚焦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时代 民办高校如何借势破局?”

作者:鹿艳 编辑:王丽凤 来源:品牌传播部 发布:2025-04-25 点击量: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驰电掣,人工智能正以磅礴之势重塑各行业版图,教育领域亦随之发生深刻转变。AI与教育深度融合,既为教育模式创新、质量跃升开辟新径,又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发起全新挑战。于民办高校而言,如何搭乘 AI时代快车,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攻克的难题。在此时代命题下,西安翻译学院脱颖而出,成为民办高校破局先锋。

近日,新华网于“聚焦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时代民办高校如何借势破局?”专题中,以大篇幅深度聚焦我校。报道全方位呈现其“人工智能 + 教育”的探索历程,从前瞻性战略布局,到创新教学模式革新、课程体系升级;从智慧管理手段引入,到打破资源壁垒共享成果。西安翻译学院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求真务实的行动,为民办高校在AI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战略领航:锚定“AI + 教育”新航向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能力结构与素质要求的深刻变革,西安翻译学院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与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学校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工具,而是推动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模式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基于此,学校果断将“人工智能 + 教育”确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致力于培养既具备深厚专业素养,又精通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这一战略定位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研判和对社会需求的深度洞察。随着人工智能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对既懂专业又懂人工智能的跨界人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西安翻译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为己任,主动调整办学定位,将人工智能基因深度融入学校发展的血脉之中,为学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教学革新:AI 赋能个性化教育新模式

在西安翻译学院的课堂上,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教学创新、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关键力量。学校积极探索将 AI 工具深度嵌入教学环节,为传统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魅力。

“国际结算”智慧课程建设负责人储伶丽教授,无疑是这场教学革新浪潮中的先锋旗手。在她的课堂上,AI 助教、AI 学情分析等智慧化工具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借助 AI 学情分析系统,教师能够精准捕捉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特点,犹如为每个学生绘制了一幅专属的学习画像。基于这些精准的数据分析,教师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例如,在国际结算风险防控模块教学中,储伶丽教授独具匠心地运用 AI 大数据模拟汇率波动、政策变更等复杂多变的贸易场景,引导学生开展动态决策。学生们置身于逼真的模拟环境中,亲身感受市场的风云变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培养了数智化应用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况的决策能力,实现了从知识接受者到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转变。储伶丽教授进一步指出:“传统单边的老师输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纯知识性的传授也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向更高阶的教学境界迈进,让 AI 真正成为因材施教的加速器、教育创新的催化剂。”在她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课程重构:AI 驱动专业课程体系新升级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是连接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桥梁。西安翻译学院深刻认识到,要培养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革新。为此,学校于 2023 年创新性提出“1 + N”人工智能课程模式,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课程变革之旅。

“1”代表一系列精心打造的人工智能相关通识课程,如《人工智能实践:动手做你自己的 AI》《AIGC 的应用》《大语言模型通识课》等。这些课程旨在普及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思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潮中跟上时代的步伐,具备基本的科技认知和应用能力。

“N”则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课程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升级迭代。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和工具,让专业课程更具前沿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例如,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中,融入人工智能编程技术和算法设计,培养学生开发智能软件系统的能力;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中,加强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方法的教学,提升学生处理海量数据和挖掘数据价值的能力。

目前,西安翻译学院已立项 62 门数智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形成了跨学科、融合性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项目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管理增效:AI 打造智慧校园新生态

在以智助管方面,西安翻译学院同样走在了前列。学院借助 AI 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推出“译小鲲”教务智能体,为校园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变革。

“译小鲲”就像一位无所不知的校园小管家,针对学生们在学习、考试和校园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能迅速提供详尽的解决方案。无论是课程安排咨询、考试时间查询,还是校园设施使用指南、社团活动信息,“译小鲲”都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准确回复,大大提高了校园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让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资源优化:AI 拓展教育公平新边界

AI 技术的强大之处不仅在于推动教学创新和管理升级,更在于其能够打破地域、校际壁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广泛群体。西安翻译学院积极利用 AI 技术,开展在线教育资源共享、远程教学协作等项目,让更多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校通过搭建在线教育平台,将优质课程、教学资料等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无论学生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就能随时随地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我们将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对接新技术变革要求和行业岗位需求,将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变革,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将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西安翻译学院副校长武忠远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人工智能时代,西安翻译学院正以坚定的决心、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书写着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也为其他民办高校提供了可参照、可辐射的优质经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