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教书重培根,育人即铸魂。在西安翻译学院教育事业一线,有着许多默默耕耘的辅导员。他们传道解惑,他们无私奉献,他们朴素平凡;他们于平凡之中铸就伟大,即使桃李满天下,依然堂前更种花。
在学校改革发展深水期,在学工部和各二级学院党委/支部书记的号召下,辅导员们也纷纷潜心挖掘育人新模式新方法,促使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断结硕果出成效。此次通过各二级学院推荐,党委宣传部采访了部分在育人方式方法创新方面具有特色的辅导员,让我们手执毫素,去记录、去勾勒他们跟随学校改革发展锐意进取的奋进身影……
张婷,女,1986年生,中共党员,现担任教育学院辅导员一职,讲师,三级心理咨询师。曾先后荣获“陕西省第四届高校优秀辅导员”、长安区第一届“爱岗敬业好青年”,西安翻译学院“十佳辅导员”、“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一等奖”、“形势与政策大练兵二等奖”等荣誉;曾代表学校参加论坛交流及培训等工作,助力新入职辅导员职业发展。2017年取得讲师职称、2019年升为副科级辅导员,现担任西安翻译学院心理育人研究组委员、指南针工作室成员、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委员,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潮平岸阔帆正劲,风正扬帆启新程。”在我校辅导员工作领域,张婷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积极探索,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不懈的钻研精神,创新构建起极具特色的导员育人工作体系,为我校辅导员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创新体系成典范,构建标杆育栋梁
张婷精心打造的“148”育人体系,是其创新智慧的集中体现。该体系精准对标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43号令所明确的9大工作职责,秉持“安全筑基 立德铸魂 服务助人”理念,巧妙地将繁杂的工作内容系统规划至学生成长成才的四年八个学期中,形成了环环相扣、科学有序的育人链条,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效能。其通过将安全管理细化到日常每个环节,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切实为学生筑牢了安全防线。这一创新体系的成功经验在学校范围内广泛交流推广,成为辅导员工作创新发展的典范。
在对外学习交流方面,张婷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学习借鉴其他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她深知,不同高校在辅导员工作方面各有千秋,无论是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还是从辅导员社区化管理等角度,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但她认为,学习借鉴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立足本校实际,结合学校的文化理念、管理特色和育人模式,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的工作路径。

班级管理融创新,班风学风双循环
在班级管理方面,张婷同样展现出卓越的创新力。她深入研究班级建设规律,探索出《班风建设与学风建设双向循环机制》《班级干部选拔和培养》《高质量主题教育》等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其中《班风建设与学风建设双向循环机制》成效尤为突出。她深刻认识到良好班风对学风建设的重要引领作用,进而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氛围。在此氛围熏陶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逐渐形成了勤奋好学、互帮互助的优良学风。她对学风的理解突破了传统的成绩导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和综合素养。

真情育人显大爱,博采众长促发展
张婷始终将“真情育人,爱生如子”作为工作的信条,用无私的爱和温暖的关怀,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书写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育人故事。
在学生白某某的教育帮扶过程中,张婷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耐心和毅力。面对存在人际适应障碍的白某某,她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与家长密切配合,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通过长期的观察、沟通和引导,她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改善人际关系,最终顺利完成学业。疫情期间,张婷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学生的大爱。当得知学生宿舍因密接被集中隔离时,她毫不犹豫地走进隔离宿舍,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情况,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们被她的关爱所感动,用打扫干净的宿舍、准备好的零食和热茶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这一温暖的场景,不仅体现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更展现了张婷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
张婷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深厚的育人情怀,在我校辅导员工作岗位上书写着精彩的篇章。她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为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