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文学与传媒学院主办的“太乙论坛-博士讲坛”系列讲座正式开讲。由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亢西民作题为“振兴发展关公影视文化产业、助推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创新和传播”的第一场讲座。文学与传媒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到场聆听。讲座由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杨主持。
讲座中,亢西民首先就“关公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展开讨论,通过列举关公在历史上所受尊崇的典型事例,并论及儒释道三教共尊关公的奇观。他指出,关公早已不仅仅是历史中的一个英雄人物,而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关公文化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他指出,如何更好地挖掘和阐释关公文化的精髓和当代价值,助推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要任务。
随后,他着重分析了第三、第四代传媒技术诞生以来,关公文化借助新的媒介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现象,借助电视电影等新型图像艺术在传播中具有直观、易感、受众门槛较低等优势,推动关公文化在海内外的大众传播,凝聚海内外华人同胞,对于中国应对当下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之后,亢西民结合国内外关公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与拍摄情况,对相关作品上演情况进行了回顾与对比。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关公题材影视剧呈现出“加速发展,渐成热点”的趋势,为助推关公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在看到关公题材影视剧迅速发展、成绩斐然的同时,仍然存在取材单一、缺少精品、影视艺术观念偏于传统、缺乏创新等局限与不足。对此,他提出,在创作拍摄关公题材影视剧时,应当在遵循、坚守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要保证关公人物形象符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其“忠、勇、仁、义、礼、智、信”的民族形象与性格特征,并以符合中华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为终极追求。唯有如此,才能通过塑造好关公形象、讲好关公故事,最终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最后,亢西民围绕如何开拓创作题材、创新影视艺术形式、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发展的产业机制等方面为提高关公影视剧创作水平提出了诸多建议与对策,并对文学与传媒学院影视专业的同学提出殷切期望。此次讲座内容翔实丰富,语言朴素简练,说理深入浅出,得到了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
“太乙论坛-博士讲坛”以举办高质量的“教授讲坛、博士讲坛、名师讲坛”为追求,旨在为师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全院师生拓展学术思维、开阔学术视野、提升学术素养。

文学与传媒学院“太乙论坛-博士讲坛”讲座首次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