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分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锋教授,受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邀请,作题为“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的专题报告。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1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杨主持会议。
讲座前,刘杨向与会师生介绍了马锋教授的学术成就,并代表学校对马锋教授到校作报告表示感谢。
讲座中,马锋教授用形象的语言、睿智的思考提纲挈领地总结了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所面对的新环境、新局面、新问题,并对在当下纷繁复杂的全民自媒体时代,应如何做好舆情处置、舆论引导进行了剖析。
马锋教授指出,当下的社会早已不是“一只铁球”,而是“一把细沙”,信息来源广泛、发布便捷、传播迅速,以“新闻、旧闻、不闻”的传统分类方式进行舆论引导的手段已无法施行。如何处置突发舆情,是所有将要走上新闻宣传岗位的同学们都必须思考与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于当下舆论事件发酵周期短、影响范围广、引导难度大等特点,马锋教授提出,舆情处理中的新闻工作人员是多方关系的管理者,而非单向的信息传播者。因此,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首先要对自己所面对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通过对近年来多起网络舆情的分析,马锋教授表示,民众面对社会事件时,往往有“期望强烈戏剧冲突元素”的心理,并由此形成崇尚“快意恩仇”的民间舆论场。马锋教授认为,舆论引导工作不是简单粗暴的“关上所有门窗”,而应当是“架墙成桥”,面对舆情要正面回应、积极引导,同时应注意方式方法,提高舆论引导工作的水平。对此,他提出三个要点:首先,内宣要有外宣意识,在写新闻稿时就要提前预判网友的吐槽点、媒体的报道点、舆情传播中的“发酵点”,对内容和措辞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量;其次,要在叙述事实的同时关注人本身的想法,使报道具有人间温情;最后,要注意立场与事实并重,诉诸情感,诉诸逻辑,站在百姓的立场才能赢得民心。
讲座完成后,刘杨号召同学们要树立新闻理想,确立远大志向,做一个有情怀的、有温度的合格新闻人。与会同学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此次报告会收获颇丰,今后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做一名优秀的新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