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信箱
  • 信访举报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新闻中心

西安翻译学院召开20集大型原创广播剧《关公》剧本研讨暨新闻发布会

作者:王丽凤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2025-07-04 点击量:

7月4日上午,由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主办的20集大型原创广播剧《关公》剧本研讨暨新闻发布会在祖诒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晋陕豫三地的30多位文化传媒界精英、关公文化研究权威、高校学者、作家、评论家,围绕文学与传媒学院刘嘉军教授、徐晓老师这部历时一年创作的广播剧剧本展开深度研讨,共话关公文化的新时代表达。副校长王利晓出席活动并讲话。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亢西民主持。

亢西民介绍与会嘉宾后,大家共同观看了西安翻译学院宣传片,全面了解了学校概况、发展成就及其在文化传承创新领域的办学成果。

王利晓对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指出,关公作为中华民族忠义仁勇的精神象征,其故事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该剧的创作是学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致敬民族经典的重要实践。西安翻译学院建校38年来,始终秉持“读书、做人、变革、奋进”的校训,逐步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近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持续发力,文学与传媒学院积极推动教学与实践结合,广播连续剧《关公》的创作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学校地处秦岭山麓,依托陕西终南学社等平台,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希望借此剧打造出艺术精品,同时扩大学校的文化影响力;希望各界专家能够继续支持西安翻译学院的发展,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关公》剧本创作主要负责人、国家一级编剧、陕西省编剧协会副会长刘嘉军表示,关公作为儒释道共同尊崇的历史人物,在中华文化及民间信仰中影响深远,因此创作团队深感责任重大,力求在思想高度、文化深度及艺术表现上精益求精。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汇聚各方智慧,提升作品质量,并通过这一文化项目向世界传播关公精神。

剧本主创陈晓老师坦言,如何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尺度是最大挑战。关公作为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其形象既伟大又复杂,因此在剧本初创阶段参考了《三国演义》及相关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希望借此研讨会听取关公文化专家学者及文化工作者的建议,以完善剧本内容。

专家研讨精彩纷呈。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管所原所长、关公文化研究院原执行院长卫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阐释了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关公文化精髓,正确引领和发挥关公文化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其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关帝庙》杂志执行主编王西兰指出,通过从《关公》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炼关公的忠义精神和高尚道德,来影响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山西运城河东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员杨明珠表示自己主要擅长关帝庙相关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愿意为主创团队提供相关帮助。陕西省编剧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治明对剧本创作中遇到的疑惑给出解答。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裴亚莉表示此广播剧语言鲜活,难度在于主题的严肃与艺术的轻松表达的把握上如何突出关公的个体形象。我校李家宝、张宗涛、高益荣等教授纷纷发言,与各位专家学者一道,为剧本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裴建平热切表示,去年与西安翻译学院合作的《法显西行》获得了巨大成功,此次就广播剧《关公》再次展开合作,信心十足。出版社计划将其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并将其打造成国家“十五五”重点出版物,向国内外传播关公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表示,该项目不仅具有文化传承价值,更肩负社会责任。出版社将全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出既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又富有创新性的文化精品,利用新生代的表达方式,推动关公文化走向世界。河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宋琼花、主任编辑陈秋红也表示会共同参与,把这部广播剧打造成一部内涵深刻、技艺精湛、社会效益良好的艺术力作。

新闻发布会上,主创团队正式宣布广播剧进入制作阶段。全体合影留念,记录这一盛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