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西安翻译学院“青年踏丝路,红色绘新章”研学团队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安碑林博物馆依托《开成石经》《石台孝经》等千年碑刻资源,创新构建“文物+科技”沉浸式教育场景,为西译青年学子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与精神之旅。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研学团队运用先进的AR导览系统,对《石台孝经》碑额进行了系统解析。当三维建模的唐代纹样在掌心流转时,团队成员叶同学感慨道:“这些经过千年风化的文字,此刻正通过数字技术重获新生,让我们能够直观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种将传统文物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让碑刻文物“活”了起来,也让红色文化的传承更加生动、直观。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赋能,青年学子们得以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深入了解了碑刻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红色精神的永恒魅力。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的《开成石经》和《石台孝经》等碑刻,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开成石经》作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儒家经典石刻,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而《石台孝经》作为唐玄宗亲笔御书的碑刻,则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孝道文化的推崇。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研学结束后,团队成员们心潮澎湃,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这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红色研学之旅,不仅让凝固的碑刻在青春力量的滋养下焕发新生,也让青年学子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团队负责人徐老师表示,此次活动是学校推进红色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未来将继续深化与文博单位的合作,探索更多创新形式,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通过解码碑刻里的红色密码,西安翻译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不仅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他们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持续深化红色文化研究,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为新时代红色教育体系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西译青年学子解码碑刻里的红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