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大放光芒
日期: 2024-05-11 信息来源: 《党建》杂志2024年第5期 点击数:

张丹

绵延五百里的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朱德称之为“天下第一山”。习近平总书记也满怀深情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

九十七年前的秋天,以毛泽东、朱德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引发了革命胜利的燎原之势,谱写了革命史诗的光辉篇章。

红色基因代代传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起义军到达井冈山。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条新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上,浴血奋战、百折不挠。

树木葱茏,流水潺潺。抬望眼,穿越百年依然能看见茅坪八角楼上的微光。正是这束微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道路。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铸就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为中国红色文化染上了最鲜亮的底色。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深情地说:“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在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慎德书屋里,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六位革命烈士后代和先进人物代表,其中两位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毛秉华分别是九十三岁、八十七岁的耄耋老人。

如今在井冈山有许多革命烈士、革命先辈的后代,如开国将军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女儿甘公荣、“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毛秉华的孙子毛浩夫等,他们既是井冈山精神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又是井冈山精神的学习研究者和宣传讲解员,“身兼数职”,比比皆是。

毛秉华工作室、饶道良工作室、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老中青”宣讲三代接力;电影《井冈星火》等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井冈山故事、井冈山精神每天都在这里传颂和弘扬。

如今,这片红色土地已经成为人们汲取信仰力量的精神高地。近年来,平均每年超一百万人次前往井冈山,人们在这里感悟红色精神、坚定初心信仰。

守住红色血脉的根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江西井冈山茅坪村毛泽东旧居的“枫石”景点。“天下第一山”上星罗棋布的革命旧址犹如枫树上繁茂的枝叶,呈现出一派当年生机盎然的革命气象。

光荣的井冈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在茅坪,八角楼毛泽东和朱德旧居、中共井冈山前委和湘赣边界特委旧址(红军医院)、湘赣边界党的“一大”旧址等庄严矗立。陈列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的朱德的扁担、张子清的小皮箱、贺页朵的入党誓词……无声胜有声。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处处旧居旧址,成为回顾那段峥嵘岁月、感悟伟大精神的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家家户户、山山水水,处处都有旧居旧址的气息。如何保护和修缮这些革命文物,是摆在江西省井冈山市面前的头号问题。

立原则、定方案、寻材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思路清晰、干劲十足。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守护好这些红色血脉的根。“一定不能改变用材用料,这是保证原汁原味的关键。”负责旧址维修的副馆长谢才寿说。

如今,井冈山的革命文物等级高、分布广、类型丰富、保存良好,实现了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由本体保护向周边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由单点保护向连线成片保护转变、由修复修缮向数字化保护转变,井冈山也由此成为江西省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

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镇杜鹃广场的“元宇宙·井冈”展厅十分热闹,该展厅运用5G、虚拟现实等技术,让革命文物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革命文化的传承载体,每一次与革命文物的对话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精神的传承。

乡村振兴再出发

神山村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是典型的穷山村。“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这是神山村过去的真实写照。

2016年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的深情厚谊,迎风踏雪来到神山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并留下“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殷切嘱托。

牢记嘱托,为民造福。江西省井冈山市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历史优势,确立“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的目标,以发展旅游业作为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方向。

保护好红色资源的同时,江西井冈山创新实施“山歌吟唱”“沉浸式游览”等红色旅游新方式,让红色旅游“火”起来、红色教育“活”起来。

经过不懈努力,江西省井冈山市于2017年2月在全国率先宣布脱贫摘帽。昔日贫穷的神山村,变得真正神气起来了!2023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三万元,是2015年的近十一倍。“客家文化”游、“民俗文化”游等文旅精品新线路的风生水起,为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继续增光添彩。

风已起,路正长。新时代昂扬奋进的足音正激荡在五百里井冈山。井冈山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了一个“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井冈山样本。从旅游业“一业独大”到全域旅游、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三轮驱动”,井冈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感慨万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再上井冈山时满怀深情:“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站上新的历史坐标,井冈山人民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奋力建设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真正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Copyright2000-2019版权所有 西安翻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锦业路125号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