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信箱
  • 信访举报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人物·故事

国奖-安思炀 | 传承塞罕坝,笃行学习路

作者:方雅琪 卫思妍 张傲翔 编辑:鹿艳 来源:品牌传播部 发布:2025-04-07 点击量:

专访我校2024年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安思炀


图片

安思炀,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德语专业230230201班学生,第四代塞罕坝人,曾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陕西赛区三等奖,同济大学“德语之星”全国德语演讲比赛 三等奖,第三十五届外语口语大赛决、复赛一等奖,“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校级选拔赛特等奖以及西安翻译学院第八届德语配音大赛一等奖。

“无论做什么,只要每天有进步,精进不止,不弃微小,只要坚持,必定能够聚沙成塔。哪怕是尺寸之功,也终会有所成就。”这是安思炀的座右铭,也是她在面对挑战时不屈不挠的勇气。今天,让我们对话安思炀同学,一起走进她的故事,探索她是如何在学习的道路上将一片“荒漠”转变为充满生机的“绿洲”。

学无止境,精进不休


在青春的旅途中,每一步脚印都铭刻着成长的印记。安思炀的大学篇章,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真实地描绘了她所经历的挑战与成长的轨迹。在攻克德语城垒时,面对语法体系的错综复杂,安思炀从未退缩。她深知,作为外语学习者,积累词汇量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课外的主动实践,尤其是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她充分利用身边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越的学习条件,向老师虚心求教,与同学深入讨论,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竞赛,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让她逐渐攻克了德语学习的难关,稳步提升了语言能力。在安思炀看来,只要愿意深入研究,勤奋练习,就能创造“奇迹”。正是这份对语言的热爱,让她取得了德语专业四级证书以及CET4、CET6的证书,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不断前行。


图片

舌战群雄,自信飞扬


在挑战的山峰上,每一步攀登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每一次演讲比赛,安思炀都全力以赴,在那充满挑战的舞台上,她的进步尤为明显。借此,安思炀向记者表达了自己对德语系教师都云的感激之情。她说,是老师的鼓励和指导,让她从最初的羞涩新手,成长为今天自信满满的演讲者。从初赛到决赛,都云老师始终陪伴在她身边,帮助她精心打磨演讲稿,精准纠正每一个发音,使她的演讲技巧日益精进。在老师的辅导下,安思炀认识到,口语能力对跨文化交流非常重要。掌握一门外语,不仅是为了开阔视野,更是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她更加刻苦的练习口语能力,以赛促学,在学习与备赛的同时寻找工作和休息的平衡,不让压力压垮自己,适当休闲放松,以饱满的精神迎接各种挑战。这种平衡生活和学习的能力,让她在忙碌中能够保持清晰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攀登更高的山峰。


图片

积沙成塔,持之以恒


在时间的沙漏中,每一粒沙子都是对坚持的见证。“铢积寸累,日就月将”安思炀在过去都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从小听着爷爷奶奶在塞罕坝的故事长大,所以即便是遭遇困难,也依旧能做到敢于面对、勇于克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因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实干精神早已成为她的人生信条。作为第四代塞罕坝传人,安思炀不仅积极参与翻译工作和国家扶贫项目,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并在支教的日子里,她见证了孩子们的点滴成长,这让她感到无比欣慰,也让其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安思炀在展望未来的同时感叹道,她将继续投身于扶贫项目中,为改善乡村教育贡献自身的力量。


图片

星火相传,梦想起航

在梦想的天空中,每一颗星星都是对未来的期许。最后,安思炀借用孟郊的诗句“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对学弟学妹们致以寄语:相信自己,勇敢地展现个人才华,抓住每一个机遇。每个人的独特光辉都是生命中的珍贵馈赠,无论是昼夜的更迭还是明暗的交织,都是成长不可或缺的篇章。

安思炀的故事,是一段不断奋斗、追逐青春梦想的旅程。安思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成就,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去勇敢地追逐心中的梦想。让我们跟随她的脚步,以梦想为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