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信箱
  • 信访举报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人物·故事

【导员践革新】创新不离根 丹心铸师魂——访英文学院辅导员王娜

作者:时伟 王丽凤 编辑:王丽凤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2025-04-10 点击量:

编者按: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教书重培根,育人即铸魂。在西安翻译学院教育事业一线,有着许多默默耕耘的辅导员。他们传道解惑,他们无私奉献,他们朴素平凡;他们于平凡之中铸就伟大,即使桃李满天下,依然堂前更种花。

在学校改革发展深水期,在学工部和各二级学院党委/支部书记的号召下,辅导员们也纷纷潜心挖掘育人新模式新方法,促使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断结硕果出成效。此次通过各二级学院推荐,党委宣传部采访了部分在育人方式方法创新方面具有特色的辅导员,让我们手执毫素,去记录、去勾勒他们跟随学校改革发展锐意进取的奋进身影……


王娜,女,中共党员,1986年生,2005年入学西译就读于应用德语专业,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辅导员工作,期间于2021-2023年兼任英文学院团总支副书记;2021年至今,兼任英文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及挑战杯大赛,并于2023年获评我校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


王娜是我校英文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因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她还担任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职。她积极奉献、爱生如子,是学生的暖心姐,也是辅导员工作创新的急先锋。


强技增能,潜心钻研得真谛

陪伴学生成长,无疑是王娜职业生涯中最为珍贵的收获。她结合自身的成长历程并结合心理学知识,充分认识到正向激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强大源泉。她匠心独运地构建奖励机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褒奖,用正向激励更多地代替负向激励。一张小小的奖状、一次真诚的表扬,都如同璀璨的星光,帮助学生重塑自信,避免因过度惩罚产生逆反心理。

在这17年里,她目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初入校园时的懵懂逐步走向目标清晰;从遭遇挫折时的一蹶不振变得愈发坚韧。在陪伴学生的同时,王娜的个人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沟通协调愈发游刃有余,处理突发事件有条不紊,心理素质愈发强大。

她也时刻反思自身不足,秉持“教人者先自教”的理念,不断学习,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蜕变。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工作技能上,更沉淀为一种内在力量,支撑着她在育人的道路上稳步迈进。


与时俱进,探索创新迎改革

为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王娜主动拥抱新事物,关注流行文化。无论是热门影视剧,还是前沿科技,她都能与学生侃侃而谈,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

在班级管理中,王娜不断探索创新,积极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主场”的育人模式。主题班会上,她打破了传统 “老师讲、学生听” 的模式,老师确定主题并适时给予指导与总结,学生干部负责策划与组织。此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了他们的组织策划与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她大胆放手,从班级活动的策划实施,到学习计划的制定执行,给学生舞台让他们自己制定和策划。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锻炼了能力。王娜则扮演着指导者与支持者的角色,把主场让给学生,进而培育出学生的责任心。


暖心陪伴,爱生如子具象化

辅导员,就是要具有与学生共情的能力,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关怀他们,要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人,一定要有奉献精神。

王娜刚参加工作时,一名女生因生病在凌晨时分突陷昏迷。正备战第二天考试的王娜接到电话后立刻奔到医院。苏醒后情绪暴躁的学生不配合转院,当看到王娜时瞬间平静了,并配合完成了转院。夜间很多检查无法实施,王娜便抱着学生,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等待天明。她双腿麻木却不敢动弹,也未曾合眼,因为学生身体虚弱需要休息,同时还要观察她的病情……这让她体会到当一名辅导员的责任与使命。

在一次升旗仪式上,一名学生突然晕倒。王娜迅速将学生送往医院,随即学生被安排进ICU并处于昏迷。忧心忡忡的王娜一边联系远在云南山区的学生家长,一边承担起照顾学生的重任。为确保不影响其他班级的管理工作,她安排宿舍同学白天无课时轮流在医院值守,自己下班后到医院替换。正值炎夏,为防止学生长痱子褥疮,王娜每次去陪护时都帮她擦拭身体……默默坚守了四天,直到学生家长赶到。而王娜因连续多日的劳累奔波病倒了。

王娜凭借爱心、耐心和真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安全防线。她不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依赖,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使命有了深刻的理解。

过去的17年,王娜用一朝一夕的无私奉献与敬业,诠释着西译精神。如今,学校改革的浪潮奔涌而来,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王娜已然做好披荆斩棘的准备,为培育出更多堪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与时俱进,探索出更加适合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新路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