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信箱
  • 信访举报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新闻中心

我校教师代表在庆祝第32个教师节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言

编辑:祁治江 来源:宣传部 发布:2016-09-09 点击量:

英语系刘佳老师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是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教师,刘佳,很荣幸能代表此次我院“一主体,双引擎”考核优秀教师在这里发言,我谨代表获奖教师们向一直关心我们成长的各级领导及同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与衷心的感谢。

自2014年5月国发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催化剂,全面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的步伐后,2015年教发7号文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

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

我院在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科技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需要并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院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认真制定我院“一主体双引擎”转型发展办法并拟定实施了《西安翻译学院转型发展考核办法》,这是当下深化教育改革的勇敢尝试,是激励全体师生有目标有奋斗不断提升的联动机制,是我院实现转型发展的不懈尝试与努力。

为了不断推进“一主体双引擎”转型发展工作的全面实施,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发展。我院系科学制定各项考核细则和保障措施,实行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实施动态管理,积极投身于我院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中。作为教研室主任,我们自2015年起组织了多次研讨活动,对各项文件认真学习和正确解读,逐步明确“一主体”即院系、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双引擎”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任务。明确发展趋向后,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从教学,教研,导师辅导,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突破,精益求精,不敢懈怠。

冰心有首小诗这样写道:“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谁又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首小诗给了教育教学工作最精辟的注解。多少个静谧的夜晚,我们为了备好一堂课,反复研读教材,遍寻多种资料。多少回为了完成工作上的重要任务,我们放弃休息日,劳累奔忙。曾为教学的一点疏漏而反思久久,曾为学生的丁点进步而欢喜异常,从“专心教书,热爱教育”出发,取得成绩荣誉后“宁静为学,淡然淡泊”,在奉献中找到无愧无憾的快乐!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常常思索着当下的大学教育,迷惘和缺失着什么又该信仰和弘扬着什么,思索着当代大学应该坚守且传承的责任,我想,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服务社会以及引领文化是大学的历史使命,而我们实行的书院制就是秉持传统的教育领念,在育人中体现传统文化刚毅诚信、仁爱通和精神的勇敢尝试。“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在转型发展中培养一种超脱于急功近利的求学精神,形成奉献社会的校园文化更显得难能可贵。创建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大学文化就要秉持以道德为核心的育人领念,坚定“读书,做人,变革,奋进”的前进方向,奉行善教乐学的治学态度,营造和谐清幽的读书环境,恪守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提供学生们全面成长的关爱,落实无私有爱的高尚教育,将“知礼,恪勤,笃行,求真”的学者之风内化成师生共长,做事做人,执着求索的人生准则。

在我院转型发展逐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作为一线普通教师,我谨代表全体教师谈谈对于转型发展的认识,粗浅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转型发展离不开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以英语专业为例,构建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结合交际法﹑任务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的综合教学方法,将信息化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课本与课外补充相结合。

二、转型发展要深化“以岗为标,寓标于课,以证促学,以赛促训”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充实选修课程体系以构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三、转型发展要不断纵深课程考核形式的改革探索,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减少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全面推动包括MOOCs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四、建立适应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质量标准、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将学习者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

五、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稳定性。校企合作中的实践内容、实践管理、实践指导要有计划按比例稳定推进,企业、高校、学生形成互为一体的三角关系,及时反映出行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第一手资料,对课堂内容、教材建设和校内实训及时做出修订和改进。

六、本科基础阶段教学仍有必要强化晨读、课外阅读第二课堂、校园学术讲座、期末考试和毕业论文质量与诚信管理等基本环节,鼓励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其反馈。  

有人说,人生之中会面对很多的选择,要么选择喜欢的,要么喜欢选择的,从教之中,或许你会有年轻气盛,不安教师清贫的躁动,或许你会有工作繁忙,不眠不休的焦虑,或许你会品尝到尽心授课却效果不佳的痛楚,但在我院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我想代表广大教师作出如下承诺:

第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育人中,要奉献爱心、增强责任心,立足化育人心。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引领人,用道德的力量教育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做到爱而不宠,严而不厉;严中有爱,严而有度,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学生的真心关爱。

第二、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做教师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穷尽毕生之力,研究如何做一个最优秀、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我们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优秀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不倦不怠,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学识修养;在教学教研的能力上精益求精,挑战自我,永远保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敬畏之心。

第三、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我们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要勇于投身于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第四、重视课堂,双师转型。课程质量和教师角色的转型问题是创建一流专业的重中之重,一个真正合格的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的职业精神,还必须具有把握专业领域内技术进步总体趋势的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应转型发展之动力,完成双师的华丽转身。

第五、不懈追求、培育英才。瞬息万变的社会、个性多样的学生决定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只能深入而不能停止。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以发现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需要潜心教研,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我们需要汗水,但更需要智慧,这样我们才能追寻教育的真谛,把握教育的规律,引领学生达到理想的彼岸。

自从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的庆祝,到今日已是第32个年头。我曾这样给恩师们送上祝福,“徒曾困顿,难寻理想,师如明灯,前途照亮,徒曾失落,前途迷惘,师如父母,循循善讲,徒曾努力,奋发向上,师如幼童,喜上眉梢,徒已长大,展翼翱翔,师却老矣,两鬓如霜,此生此世,师恩难忘。”撰写这篇讲稿的时刻,回顾我12年的执教生涯,没那么长,却也恰如年轮记录着每一个月上梢头备课的夜晚,每一次课堂授课劳累却心甜的瞬间,每一回学生获得进步时的欣喜与安慰,每一篇工整教案完成后的心安与踏实,体会到身为教师的职责和幸福。

我想向在座年长年轻的老师们以这一句话共勉:老师如海,博闻作舟,方知海之宽阔。老师如山,宽容为径,方知山之巍峨。师生交心,心心相通,方知心之广博。

“顺应形势、不辱使命、回报期待、不负重托”,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营造让学生尊重且留恋的课堂,做让学生满意的教师。最后诚挚的说声:“各位辛苦了,祝大家教师节快乐!”

再次祝愿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身体健康!祝愿我们的学院蒸蒸日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