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信箱
  • 信访举报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人物·故事

【西译师德标兵】坚守初心 矢志不渝——访高级翻译学院教师张莹

作者:马丽娟 来源:宣传部 发布:2022-10-25 点击量:

【编者按】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青年英才;他们秉持高尚师德,以身示范;他们专注教学科研,提升育人能力;他们坚守教育初心,勇挑育人重担。他们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国之栋梁的培育者,也是西译最可爱的人。

多年来,西译教师始终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使命,教书育人,呕心沥血,敬业奉献,关爱学生、潜心育人,为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9月10日是我国第 38 个教师节。近期,宣传部将对学校评选出的2022年度“师德标兵”——李鲜花(2022年陕西省师德标兵)、毛青、张莹、杨高峰、张军、李晓楠、谢颖7名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以此激励全体教师以他们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西译教育事业和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张莹,副教授,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博士在读,硕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翻译与传译专业。2007年担任专职教师,2013年被评为中青年骨干教师,2017年—2019年担任高级翻译学院系主任,2019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任教以来先后主讲过《演讲与口才》《商务英语翻译》《英汉翻译》《英语阅读》等课程。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出版著作两部,译著一部;主持和参与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讲的《演讲与辩论》(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获得陕西省一流课程。参加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获得陕西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曾多次被“CCTV希望之星”“外研社杯”“21世纪”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组委会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张莹是西安翻译学院2002级学生,2006年留校工作后不久考取了香港理工大学翻译与传译专业硕士。上学期间,深受丁祖诒老院长“高尚”教育理念的熏陶和影响,硕士毕业后,再次选择回到母校,成为了一名民办教育工作者。从初为人师的年轻教师,到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张莹坚守教育初心,关爱学生,乐于奉献,刻苦钻研,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为同事和领导赞许。

做老师要和善爱心

从教多年来,张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教书育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有着自己的理解:“新时代新时期,教师这一职业不仅仅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要肩负起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三观正确’的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张莹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行为先、以信其道”作为从教守则。

张莹认为,高校教师要肩负起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同时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在她看来,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德”,德行是教师的首要法则,是教师的根本所在,学术能力是教师的基础,专业技术水平是教师的必备条件。没有‘德行’这一根本要素,基础和条件都将不复存在。那么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灵魂”,又如何能够构建和抚慰学生们孜孜以求的“灵魂”,是张莹一直深思的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工作实践,她也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和心得,即教师需要用“爱心”教会学生成长,用“耐心”教导学生成才,用“恒心”助力学生成功,努力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对于学生而言,张莹就像他们的大姐姐一样,亦师亦友,课上严格要求,课下随心交友。她说:“我对学生没有不切实际的期许,我只希望他们以后能够做一个不负父母的期待,不负自己的努力,不负社会准则的人。”多年来,她指导学生参加“CCTV希望之星”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APEC”未来之声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希望之星”希语盛典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等多项赛事,荣获了十余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她本人也被多次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她付出着,收获着,累并快乐着。

张莹直言,指导比赛跟平时上课大不相同,比赛要比课堂更具针对性、更富挑战度、更需耐心值。比赛中的变数很大,作为指导教师要时刻关注比赛进程、学生状态,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等。2017年,她和另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希望之星”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全国决赛)时所经历的事情至今还令她印象深刻。

据张莹回忆,由于这场比赛的形式多样,不仅要有已备演讲,即兴演讲,即兴辩论和即兴问答,同时对学生的形象和才艺也有所要求。在完成第一天第一环节的比赛后,她们在与组委会老师一起交流比赛心得时得知,第二天的即兴环节对选手的服装和“演技”也有一定的要求。听到这个消息后,张莹的心情变得紧张起来,当时已经是凌晨2点,学生们已经睡下,但这个讯息又不得不与他们及时沟通。由于第二天8点就要比赛,时间非常有限,经过思考再三后,张莹和同事立即赶去了参赛学生杨鹏楷和连韧的房间,想把这一讯息告知他们。杨鹏楷睡眼朦胧的打开房门后,一边拉开窗帘一边紧张地说问:“啊?老师?已经天亮了?我们要迟到了呀?我们的闹钟怎么没响?”当张莹说明来意后,孩子们望着彼此,莫名其妙而又无可奈何的笑起来。后来,在学生们的努力和“提前准备”下,杨鹏楷获得了2017年“希望之星”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全国一等奖,连韧获得大赛二等奖。每当杨鹏楷和连韧回忆起这场比赛时,都会想起这些令人紧张又感动的瞬间,“为我们操碎了心,大半夜的敲人家房门,还要演技......”。张莹感慨地说:“我们确实也是为学生们操碎了心,指导比赛就是这样,但只要每次的操心都能换来学生们的喜悦和成果,我们就觉得值了。”

做学问要严谨用心

在教育教学中,张莹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潜心钻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利用课余时间研读学术文章、翻译书籍、出版译著,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提高。张莹在十余载的教学实践中有着切身体会,她认为,教师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推行者和实践者,不断探索现代教学的新理念,创新思想,丰富教学形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高级翻译学院的翻译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一流专业的建设离不开一流课程的支撑。张莹主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演讲与辩论》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在混合课程中,她通过各种小组讨论、赏析和练习环节的设置,有意识的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强调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鼓励学生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剖析,摒弃母语思维进行分析;在线上项目学习和拓展训练中,她设置了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从选择符合自己特长的任务开始训练,以此增强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力求真正做到教学的“高阶性”和“创新性”。该课程于2021年获批为省级一流课程。2020年,张莹作为成果负责人申报的《基于混成式教学的翻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项目被评为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疫情线上授课期间,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线上学习内容,张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2020年4月,由她组织的高级翻译学院第一届线上英语演讲赛与辩论赛,效果显著,得到校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

2019年,张莹担任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任职以来,她将如何加强学院科研管理,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增强教师科研水平,提升高级翻译学院科研竞争力作为工作重心。针对高翻院科研薄弱环节,张莹明确了“提升科研水平及业绩”的目标,积极动员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申报,根据立项目标有意识地落实到相关申报人员,以教研及课题组展开思考。在张莹的带领下,2020年,高级翻译学院较2019年实现了省级项目和副省级项目零的突破。2021年,高翻院年度立项30项,较2020年翻了两番,其中副省级项目达12项,比上一年增长了140%,科研立项取得“量”的突破、“质”的飞跃,被学校评为“科研优秀集体”。

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张莹以身作则,积极参与科研申报工作。近5年来,她申报省级项目、副省级项目10余次,获批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级以上项目6项,发表核心论文2篇,出版专著一部,译著一部。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师也认识到教学改革和科研的重要性,随同她一起投身科研,积极加入申报项目的行列。随着省级项目立项的增多,教师们的核心论文发表数量、专著(译著)量也稳中带升。2020年,高级翻译学院出版著作数量达到18本,2021年为13本;2021年,高级翻译学院核心论文数量较2020年翻了一番。

为了拓展老师们的研究视野,2019年以来,张莹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终南文化翻译主题讲座14场,为学院师生后续开展终南文化研究、社科项目申报、学术著作翻译、陕西地域文化研究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讲座同时也促进了学院的人才培养、翻译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师生的人文素质,坚定了师生的文化自信。

2021年,高级翻译学院“文化传承与翻译体验馆科普基地”获批省级科普基地。张莹介绍说,科普基地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对于国家级一流翻译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以及提升国家级一流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近三年来,她在文化传播与翻译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参与了陕西旅游文化丛书编撰与翻译、中国文化精粹丛书的编著翻译及海外出版、文化研究与翻译专著类成果、科普项目、会议论坛与讲座等,在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典籍外译与海外出版发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张莹说,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还要再接再厉。

“做人要有感恩之心”

如今,张莹已经成长为学院的一名骨干教师,她深知,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学校老教授们毫无保留的指导、帮助和默默关怀,她内心的感激更是无以言表。“自从袁小陆院长来到学院,了解到我们教师的总体情况后,就一直鼓励我们。他说,‘你们并不比公办院校的老师们差,你们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相较于公办院校的老师,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你们缺乏信心、缺少平台,我来了就要让你们有信心,也请你们放心,我也会尽我所能给你们提供更好的平台。’他如是说,也是这么做的。在他来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院专职教师省级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由2020年的10%上升到2021年的60%,每一份省级项目成功申报的背后都有他默默的付出,给我们修改题目,找业内专家修改本子,不断的预评审和预答辩,不断的培训和讲座,这才成就了现在的我们。我也在2020年和2021年成功获批了两项省级科研项目。”张莹激动地说。

人生就像马拉松,只有不断的坚持前行,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人唯有改变,不断奋斗,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为此,张莹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2020年,她参加了学校的博士项目。令她最为感动的是,“学校对我们在职读博的老师们不仅有政策上的支持,还有人文关怀,比如我们的排课、教研活动都会比较灵活,这样我们才有充分的时间更好地来完成学业。”张莹表示,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和给予的资助,自己一定不会不辜负学校的栽培和学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希望在毕业之后,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用所学助力学科发展、用所学建设我们的国家级一流专业,用所学更好地服务于学校。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张莹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初心和使命,探索着、追求着。她说,这个过程中,虽然付出很多,但收获更多,无论是教学成绩上的收获、科研成果上的收获、学生获奖上的收获以及来自领导和同事的认可,都是她继续努力奋斗的动力。未来,张莹还将一如既往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矢志不渝,不断前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