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毅在终南山下叩开西安翻译学院的大门,于老院长丁祖诒构筑的“翻译理想国”中埋下逐梦的种子。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而是以全英文生态锻造语言利剑的“敢死队”营地。四年时光,那些在英文海报下迸发的灵感、在跨文化实践中收获的成长,如同翠华山石间的清泉,最终汇聚成他横跨大洋、点亮国际教育舞台的精神源流,让西译“敢为人先”的火种,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生生不息。

终南山下忆芳华,敦敦教诲润无声
2005年,牛毅踏入西安翻译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的大门,在翠华山脚下开启了一段镌刻终身的逐梦之旅。彼时的西区被誉为西译“敢死队”的摇篮——这是老院长丁祖诒先生为培育顶尖翻译人才精心打造的“翻译理想国”,虽然初期基础设施简朴,却汇聚着超越时代的教育理念,集聚闻名全国的教育人才。教授团队多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资深学者,整个校园里英文海报林立,教室中外语辩论声此起彼伏,校园广播中流淌着标准的英文对话,甚至连餐厅点餐、后勤沟通都需以英语交流。牛毅向记者讲起了夜晚辅导员守在墙根底下抓说中文学生们的趣事……就是在这样严苛的沉浸式语言环境,锻造了彼时西译学子们过硬的专业素养。
从西译走出去的每位学子最难忘的莫过于老院长丁祖诒,牛毅也不例外。他向记者提起那句出自丁老院长之口的振聋发聩的激励:“你们就像七八十度的水,只要添一把柴,就能沸腾。”在西区的四年,老院长不仅是教育理念的设计者,更是学子成长的引路人,亲自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将“爱生如子,计之深远”体现在日常点滴。老院长常说:“你们虽然离得远,但在我心里最亲”。这份偏爱化作学子们奋进的动力,让他们在西译感受到重视与被爱。大二通过英语专业八级的学霸、全国翻译赛事金奖得主、寒暑假被知名机构提前锁定的佼佼者层出不穷,形成了独特的“老三届传帮带”文化。在大四毕业年,有数百名同学被美国大型公司录用,牛毅便是其中之一。他被美国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的Xanterra公司录用,开启了跨文化实践的第一站。回忆起在西译的四年,牛毅感慨,那里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沃土,那些挑灯夜读的时光、英文辩论的激昂、与同窗共赴赛场的热血,共同填充成他大学最绚烂的底色。
西译对牛毅的馈赠,不仅是语言技能的夯实,更是思维格局的重塑。封闭式管理下的“全英文生存模式”,让他早早突破语言壁垒,建立跨文化沟通的自信。正如他所言:“胸前的校徽是我最美好的回忆,这里教会我的不仅是翻译技巧,更是敢于挑战权威、突破常规的勇气。”老院长以教育家的前瞻眼光,为学生打通了一条“能力优先于学历”的蹊径,让西译学子在全国翻译大赛、英语演讲大赛等顶级赛事中崭露头角,成为行业瞩目的“翻译新生力”。

逐梦港澳育英才,创新赋能展宏图
从西译毕业后,牛毅的职业轨迹始终闪耀着敢闯敢拼的西译精神。寒暑假期间,他先后在西安新东方、上海交大昂立外语等知名机构任教,三尺讲台成为他初试锋芒的舞台。2008年,作为美国亚利桑那州公立高中访问学者的经历,成为他教育理念转型的关键节点。在接触IB课程体系后,他敏锐意识到国际教育模式与语言教学融合的无限可能,也因当地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使他坚定了深耕对外汉语教育的决心。
2009年,牛毅进入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及双语学系攻读硕士,主攻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后,他成功跻身亚洲顶尖国际学校——香港汉基国际学校,从助教起步,深度参与教材设计、差异化教学及活动策划。这段经历让他对国际教育范式有了系统性认知:“在这里,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不是标准化生产,而是个性化培育。”他积极汲取先进理念,同时通过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课程,成为香港教育局注册教师,完成了从语言学习者到国际教育践行者的蜕变。
在教学一线,牛毅始终保持创新热情。2012年,他发起香港首届汉字听写大赛,吸引多校联动参与。2014年起带队参加世界学者杯,首年即斩获全球总决赛团体冠军,其学生受到美国时任参议员接见。他主导研发的“牛小子AR智能汉字卡”获亚洲国际创新发明金奖,专利技术覆盖全球千余所学校。作为《MYP语言和文学》等教材的合著者,他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体系,成为业界标杆。2018年,“香港十大优秀青年教师”的殊荣,既是对他创新教学的肯定,更是对其“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认可。
创业路上,牛毅始终秉持“教育+科技”双轮驱动的理念。他联合创办牛角兽科技、极智峰科技公司,致力于将AI技术与语言教育深度融合。2023年,他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年度专业发展领域优秀校友”“杰出校友”等称号,并在毕业礼上致辞,回望来时路,他坦言:“西译教会我‘敢吃螃蟹’的勇气,而香港则赋予我‘多元融合’的视野,两者共同塑造了我‘终身学习、跨界创新’的职业基因。”

译心筑梦向未来,青衿勉之需自强
谈及西译精神,牛毅用“敢闯敢拼,不被条框束缚”概括其内核。在他眼中,老院长开创的“能力导向”教育模式,本质上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突破:当外界还在纠结学历时,西译已用“实战能力”为学生敲开世界的大门。这种敢为人先的魄力,正是西译精神的灵魂。他认为,西译学子的共性特征,在于兼具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开放的创新思维。
展望未来,牛毅将目光投向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一场前所未有的范式革命,AI不仅能优化教学效率,更能重构学习体验。他希望通过技术赋能,让更多学生突破时空限制,享受个性化的语言学习方案,同时将中国文化以更生动的模式推向世界。作为教育从业者,他始终牢记西译“读书、做人、变革、奋进”的校训,在跨文化教育的舞台上,践行着“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
对学弟学妹,牛毅以“圣人求缺,凡人求全”寄语: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重要的是在行动中积累成长。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与其空想完美,不如即刻出发。他鼓励学弟学妹们珍惜大学时光,充分利用西译的语言环境与实践平台,在“沉浸式学习”中锻造核心竞争力,同时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勇于尝试跨界领域。“西译是梦想的起点,但人生的高度需靠持续奋斗丈量。”他期待未来能重返母校,与学弟学妹面对面分享成长故事,传承西译人“敢闯敢拼、自强不息”的精神火种。
从终南山下的西译学子到国际教育的创新先锋,牛毅的成长轨迹折射出西译精神的时代光芒。他在跨文化教育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既践行着老院长的期许,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西译人的使命。正如他研发的AR汉字卡点亮全球课堂,西译精神亦如同一束光,照亮无数学子在逐梦路上坚定的步伐。